上半年,新增就业8832人,发放城乡低保资金2192.3万元;拨付1.3亿元用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投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难题;投资4500万元改善大班额问题,拨付居民养老金5478万元……
好事顺着民心办,实事围着发展干。对一座城市而言,只有把改善民生放在首位,发展才有强大而厚实的根基。今年以来,临清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投入、精心组织、合力推进。老百姓也从身边的点滴变化中,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民生福祉。
城乡统筹,幸福指数上扬
8月12日下午,闷热潮湿。临清各机关、事业单位几千名工作人员涌上街头,挥动手中簸箕、扫帚,把马路两侧打扫得干干净净。满脸汗水、湿透衣背,换来了路面整洁,群众点赞,并引起示范效应,附近群众纷纷加入清扫队伍,参加劳动。
临清市委书记王建鹏说:“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我们就是要通过干部的示范效应,高效严格规范的管理,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真正把临清建设成为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生态宜居的运河名城。”
机关干部带动,效果立竿见影。随着城市管理的进一步加强,乱停乱放、店外经营、乱搭乱建等城市管理的乱象得到遏制。道路修补、管网清淤、垃圾收集等快速及时,城市形象大有改善。
城市建设如火如荼,美丽乡村建设快马加鞭。临清市以城乡环卫一体化为抓手,以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为目标,重点突出自然美,以此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实施中坚持量力而行,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在村庄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卫生升级,体现出干净整洁,风格各异,做到老村新貌、旧村新颜。如今,乡村面貌大为改观,很多村镇有了“城市范”。
惠民实事,件件滋润民心
民生幸福,从来不是存于高处和虚处,而是实实在在存于群众生活中。如果说干净整洁的村镇,光鲜亮丽的城市是幸福的面子,那么,百姓的生老病死、吃穿住行就是里子。面子光鲜,里子更要实惠,临清市的老百姓真正感受到了从内到外的幸福。
松林镇田庄村的田昭君是一位聋哑残疾人,家庭困难,临清市人社局组织他参加了免费培训,学了一门机械加工的手艺,在一家轴承加工厂加工轴承,生活有了很大起色。但是,2015年冬天,在翻修自家房屋时,不慎摔伤,医药费花去2万多元,幸亏有新农合,报销了1万多元,但剩余1万多元的支出仍令他捉襟见肘。正在为钱发愁时,好消息传来,临清市实施的大病二次报销,又给他报销了6000多元医药费。
和田昭君一样感受到好政策温暖的还有城区的李国良一家。李国良一家三口人,李国良下岗,妻子没工作,女儿上高中,一家人20多年居无定所,光家就搬了不下10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是一家人多年的梦想。这个梦想在2015年下半年实现了。去年年底,他们一家住上了政府提供的廉租楼房,水电暖齐全,住进新楼的那一夜,一家人激动得一夜没有睡着。
大手笔、大投入,临清市的惠民实事涉及教育、医疗、住房等方方面面,而且桩桩件件都办在了群众的心坎上。2016年,新增公租房330套,实施棚户区改造1084户,农村危房改造不低于600户;对永青路、曙光路、新华路、兴临路、站前路的部分路段进行升级改造,打通启秀路中段,进一步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优化城乡公交线路,新增节能型公交车30部;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救助标准等惠民10件实事正在紧锣密鼓的实施中。
临清市市长李新阁介绍,临清“十二五”期间民生投入累计达83.22亿元,今年临清市拨付财政当年上级惠民专款资金7271.8万元,拨付当年预算惠民专项资金27791.8万元。
文化红利,群众感觉好爽“喜盈盈,进画堂,亲任主考选才郎……”8月17日,魏湾镇文化大院里,临清市京剧团陈红娟老师的经典唱段《诗文会》赢得了人们的满堂喝彩。村民赵文瑄高兴地说:“文化下乡真是好,以前,要听戏,得往城里,还得花钱。现在多好,好戏送到了家门口,一分钱不要,还是我们临清的名角!”
幸福临清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享受,幸福临清更高的层次是精神的富足,幸福指数的高低,文化幸福感占据了相当大的分量!临清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刘晓峰介绍说:“临清市作为文化名城,一直注重用文化意识撬动幸福城市,2016年文化惠民活动可以说是大手笔大投入,拿出2614万元用来发展文化惠民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白天唱大戏,晚上看大片。现在已在各镇办演出100多场,放映电影3200场。”
文化惠民只有群众参与,才能真正有获得感。为此,临清市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全民艺术普及工程。组织曲艺、音乐、舞蹈、非遗技艺等10多个门类的专家,通过录制视频进行远程开班授课辅导。同时注重发挥群众的创造精神,鼓励自编自演节目,引导群众从观看者向表演者转变,极大调动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经培养和扶持的各类特色文艺团体已达100多个。这些特色文艺团体常年活跃在临清市的城乡舞台,演出水准高,形式新颖、时代感强,不仅深受群众欢迎,还带动了群众参与文化生活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