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扶贫工作不好做,其中最让人挠头的是,一些贫困户“等靠要”比较严重。如何改变当前脱贫攻坚中存在的“干部帮着干,农户一边看”现象?“对症下药,首先要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临清市委宣传部派驻尚店镇焦南村的“第一书记”刘北谈到基层扶贫工作时深有感触地说。
焦南村引导贫困群众选择本地有一定基础和优势的肉牛养殖业,通过为贫困户提供扶贫贷款、技术指导,降低产业门槛,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从而提高贫困群众的参与度和脱贫成功率。如今该村实现了村有发展项目、户有扶持资金、人有就业渠道。
扶贫有准头 日子有盼头
焦南村是尚店镇少数民族聚集地,有养殖牛羊的传统。在精准扶贫中,该村结合本地特色养殖产业,以“政府引导、企业带动”作为重要抓手,大力发展肉牛养殖加工,创新“扶贫资金+入股+就业”的精准扶贫模式,着力对重点贫困户进行定点帮扶。
为发挥扶贫资金的最大效益,在“第一书记”刘北的积极协调和帮助下,镇政府与41户贫困户就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的量化、使用、资产化收益分红签订帮扶协议,将扶贫资金40万元入股,用于购买定点扶贫企业高档幼牛81头。在养殖过程中,以扶贫企业为平台进行统一养殖、管理、防疫、加工、分红。据了解,焦南村25户贫困户与临清市肉牛专业养殖合作社对接,以扶贫专项资金10.2万元集体入股合作社,购买了高品质肉牛10头,交由合作社代养。“合作社按照养殖每头牛年收益10000元,与农户6:4分配,每户可获得年收益4000元,帮助其脱贫致富。”刘北介绍说。
立体式帮扶 全程“无死角”
12月16日,在位于焦南村的临清市君博牛业食品公司车间,技术人员于超正在忙碌地工作着。于超是个孤儿,初中毕业后由于学历限制没有正式工作,日子过得紧巴巴。刘北“牵线搭桥”让他进入扶贫企业工作,如今于超已成为公司的技术人员,月收入达到4000元。
焦南村推行“肉牛代养、按时分红”企业带动扶贫模式,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代养企业肉牛,并按时给养殖户分红。今年9月份,该村扶贫对象张秀菊入股肉牛养殖,企业聘请专家向她传授肉牛养殖技术,12个月肉牛出栏育肥后由企业回收,屠宰加工,预计年分红可达6000元以上。
对于体力不好或者残疾的村民,焦南村则有另一套扶贫“算法”:安排他们从事环卫保洁、路边植被养护等工作,专门为他们购置了专用衣帽、劳动工具等,保证扶贫对象能够“有活干、干得了、累不着”。
解眼前难 做长久功
要想脱贫致富,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焦南村以“五通十有”为着力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扫清脱贫障碍,打通扶贫“最后一公里”。“五通”,指交通、电通、水通、广播通、电话通,“十有”则是指有文化室、农家书屋、卫生室、幼儿园、中心小学以及健身广场等等。“现在卫生室就设在咱家门口,感觉特别方便,省时又省心。”村民侯家起高兴地说。据介绍,通过实施“五通十有”项目,该村自来水入户率达100%,建成文化室、农家书屋及卫生室多所、学前教育幼儿园1所、中心小学1处。基础设施建设解除扶贫对象生活上的“后顾之忧”,打通了扶贫“最后一公里”。“经过一年来的工作,焦南村的贫困户有了稳定的收入,村里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逐步多了起来。上个月,焦南村已申报了聊城市级文明村……”看着村里发生的变化刘北满脸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