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沪农商村镇银行

首页> 关于我们

区县动态

叮当鸳鸯板 传唱山东人

发布时间:2013-03-14浏览字体:[      ]

“铛哩个铛,铛哩个铛,闲言碎语不要讲,表一表好汉武二郎……”听着清脆悦耳的鸳鸯铜板敲击声,欣赏着演员夸张而丰富的表演,您肯定一下子就能判断出这是山东快书。这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说唱艺术,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快书应如何保护和传承?1月初,记者在山东快书发源地临清,进行了调查采访。
发源“小天津”
  王子华是临清市原文体局副局长,研究山东快书多年,他介绍:“山东快书历史传承脉络清晰,明清时期有刘茂基、赵大桅、傅汉章发端说,后期分为高派和杨派,高派的特点是动作夸张、硬朗、气度大,杨派以口活为主,清脆、妙、巧。山东快书押韵和舌,抑扬顿挫,几千字、上万字的剧本一气呵成。”
  王子华介绍,对于山东快书的起源,当前比较公认的说法,是起源于清道光年间的李长清等人。当年,李长清等10余名书生名落孙山,归乡途中遇大雨,滞留于古运河畔的临清。他们心情愤懑,便你一言、我一语拼凑编写了《武松传》唱本,塑造了一个杀富济贫、除暴安良的武松形象。这个演唱本较之民间流行的武松的故事更加系统、充实、完整,主题也更加明确。当时临清有“小天津”之称,是全国有名的商贸集散地和文化集散地,该唱本融合了临清方言、民歌和南方民歌的元素。
  李长清回到家乡茌平后,把唱本交给他的表侄傅汉章。傅汉章是一位山东大鼓艺人,得到《武松传》的唱本,如获至宝,潜心研究,加以充实完善,并以山东大鼓犁铧片伴奏,创造出特有的韵体唱法。
  高元钧是我国最负盛名的山东快书艺术表演家,他之于山东快书,就如赵本山之于二人转。山东快书原先有很多“黄段子”,包括《武松传》在内,也有大量这方面内容。从1940年开始,高元钧致力于山东快书的语言精华工作,提高了传统节目的艺术质量,并借鉴相声、京剧等艺术,提高了山东快书的艺术表现力。1951年,高元钧在录制《鲁达除霸》唱片时,将该曲种正式定名为“山东快书”。
  高元钧长期在临清说书传艺,留下许多佳话。郭沫若曾盛赞他是“民间艺术的一面旗帜”;茅盾曾写下“轻敲绰板轻摇舌,既慷慨兮复诡谲。绝技快书高元钧,沁人心脾如冰雪”的诗句。高元钧最重要的代表性节目,是长篇山东快书《武松传》。
  1994年11月,“全国山东快书学术研讨会”在临清召开,临清被一致确认为山东快书的发源地。作为历史的见证,山东快书一代宗师高元钧的半身汉白玉雕像也同时安放在临清大众公园内。
青黄不接的忧虑
  “山东快书传到陕西后,和当地的方言相结合,又产生陕西快书,可见山东快书的影响力。曾经风行大江南北的山东快书,目前确实有萎缩趋势。现在临清会表演山东快书的不超过十人。”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上的刘方平说。
  刘方平今年36岁。他的经历也见证了当年山东快书的辉煌。他和快书结缘完全出于热爱。小时候,刘方平经常在收音机里收听热播的山东快书《武松打虎》,曲折的故事、顿挫的旋律吸引了他。在一次学校的联欢会上,他从收音机后面拆下两块铁板,成功登台表演,博得同学们热烈掌声。从此刘方平爱上了山东快书。在聊城大学艺术学院学习过程中,他又跟老师系统学习了山东快书。
  刘方平现在临清金郝庄镇二中执教,业余参加演出,培养艺术生。去年,他带的38名高中生有34名考上了艺术院校本科,今年30名学生正在备战艺术考试,这让刘方平非常欣慰。近年来,由于前途不明确,很多表演山东快书的同行转为婚庆司仪了,根本问题是报酬少。曾经有人联系他演出,一场50元,这仅够路费,吃饭还要搭钱。有一次,他和另外一位快书艺人去冠县表演,主办方给了他们6000元,这是他收入最多的一次。去年在临清的消夏艺术节上,刘方平演出50多场,引起轰动。“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收徒弟,把这项艺术表演好、传承好。”他建议,应加大对山东快书的宣传,通过政府扶持,并多组织演出活动,让快书走进百姓的娱乐生活。
传唱忠义山东人
  71岁的高守训,曾师从高元钧的亲传弟子刘洪滨,说唱山东快书已有20多年。他说:“民间曲艺,后继乏人,是全国性的现象。山东快书这些年确实在走下坡路,青黄不接。这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应该发扬光大。现在的青年人对山东快书不感兴趣,传承的关键在于培养人才,没有人才是传承不下去的。”高守训免费在家里教中小学生山东快书,由于学生的课业负担重,能坚持学下来的很少。有的高三学生把山东快书作为考大学的“敲门砖”,学几个月,考上大学后就不练习了。
  “京剧国粹,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魂;叮铛鸳鸯板,传唱忠义的山东人。”王子华对记者说。
  临清市文广新局局长王兴刚认为,艺术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于魁智在西方国家演出京剧,场场爆满。像苏州评弹、二人转,很多外国人很欣赏。我们不应该妄自菲薄,而应该深入挖掘整理传统的艺术,融入现代元素,使之发扬光大。
  “临清京华中学完全有能力办一个京剧专场,他们的京剧讲座还聘请于魁智讲过课。这就是京剧进校园的独特魅力。”王兴刚说,下一步,临清借鉴京剧进校园的成功经验,将建立“山东快书培训学习基地”和“中国山东快书博物馆”,推动山东快书进家庭、进校园,让大家参与进来,亲身感受艺术的魅力,愿看、愿唱、愿学,这样传承就不是难题了。近年来,临清的每场地方综合演出都安排山东快书节目,山东快书大师孙镇业去世前,经常到临清参加指导演出。
  弘扬山东快书,很多人在行动。在刚刚揭晓的聊城市第二届“水城文艺创作奖”获奖名单中,由聊大音乐学院教师贾振鑫编创的山东快书《犟三爷上访记》获得曲艺类作品三等奖。“艺术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上小学五年级时,12岁,那年乡镇里搞文艺演出,我平生第一次登台演出。”贾振鑫说,他记得当时自己模仿的是电视里的相声和山东快书小段。
  1988年,贾振鑫拜聊城市群众艺术馆原馆长、山东快书高派传人张明东先生为师,专攻山东快书。1993年,他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创作了山东快书《开国元勋》,参加聊城地区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文艺调演,结果捧回个一等奖。之后,他先后创作出山东快书《血铸汉藏情》、《和谐一家》等作品,在各种文艺演出中受到好评。
  除了在课堂上讲山东快书之外,业余时间,贾振鑫以节目编创者、演员、主持人、撰稿、策划、导演等多种身份频繁参与各级各类文艺演出,都不忘宣传山东快书。让山东快书重现往日风采,是他的心愿。
关于我们|人才招聘|网站声明|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2012 临清沪农商村镇银行 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沪ICP备06030408号-2 服务热线:4009962999 网站支持IPV6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7689